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凉市“十三五”建材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PLQTS0032-N2015-0004229 发布机构 平凉门户网站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7年01月09日
主题分类 质量监管 阅读次数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十三五”建材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1211  

  平凉市“十三五”建材工业转型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建材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6152号)和《平凉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平政办发〔201687号)精神,推动全市建材工业转型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市建材工业坚持引强入平、集团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公司,加快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全市建材工业快速发展壮大。一是产业集群初见成效。依托煤炭、石灰石、陶土等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煤炭、发电企业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和锅炉废渣,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形成了以平凉海螺、平凉祁连山为主的水泥产业集群;以平凉唐庄、平凉新世纪建材等企业为主的节能环保石灰石产业集群;以华亭庆华建材、泾川家园等企业为主的陶瓷产业集群,以平凉天泰、崇信兴盛等企业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了崆峒区峡门建材工业集中区和华亭安口陶瓷产业园两个区域性新型建材基地。二是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上大关小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累计淘汰落后产能90万吨,新增水泥产能300万吨。全市原有315户实心粘土砖企业已关转257户,一批新型墙面装饰材料和建筑陶瓷生产线在工业园区(集中区)相继建成投产。三是节能利废新型建材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大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清洁生产,建材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十二五”期间建材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6.3%。平凉海螺水泥、祁连山水泥相继配套建成余热发电对产生的废渣进行了有效利用,平凉海螺水泥公司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25户,完成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实现利税2.6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0.4%;水泥产量达到459.1万吨,陶质砖634.6万平方米,粉煤灰、煤矸石砖3.8亿块,石灰82万吨,混凝土砌块60万立方。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能合作,有效提高全市建材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2.基本原则 

  1)坚持优化结构。对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实行总量控制,严控新增过剩产能。以兼并重组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发展新型建材,推进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 

  2)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以绿色制造技术为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3)坚持创新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建材产业智能化进程,发展建材行业新材料,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效益。 

  4)坚持融合发展。鼓励水泥、陶瓷、新型建材等生产企业开展产能合作,强化建材与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的互动,加快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提升行业总体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达到6.58亿元,年均增长6%;水泥产能稳定在500万吨,石灰石产能达到300万吨,建筑陶瓷产能达到1亿平方米,其中高档瓷砖产能达到5000万平方米,水泥、玻璃行业重点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深加工水平和绿色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取得成效。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传统建材转型升级 

  1.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清洁生产步伐,推广应用协同处置废弃物、余热余压发电、水循环利用、废渣资源化和脱硫、脱硝、除尘等先进工艺和装备,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以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为核心,深入推进尾矿、冶炼渣及尘泥、化工废渣、煤电固废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建材产品。(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负责,所列第一部门为牵头单位,下同) 

  2.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将自动化智能技术融入生产和管理全过程,优化各项工艺参数和管理参数,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物耗能耗、环保排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积极鼓励企业建设厂区物联网,在有条件的工序和作业点实现机器人替代。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动态监控预警,推广电子信息应用。(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负责) 

  3.严禁新增过剩产能。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产能置换的项目不得再行建设,2017年底前,暂停申报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未按规定开展产能置换导致新增产能的要严肃查处,国土、环保、质监等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律不予支持。未经市工信委、市发改委批准,停止生产许可受理。设备和工艺落后、产能违规以及生产淘汰类产品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许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险废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的项目,不再扩大产能,且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改造。新上熔窑能力超过150/天的工业玻璃项目,应依托现有平板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严禁借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发展工业玻璃之名建设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的项目。(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负责) 

  4.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采用针对性措施,倒逼能耗不达标、环保排放不达标、产品质量不不达标的劣势生产线主动退出,并依法依规予以淘汰。支持优势企业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联合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产能布局,提高资源性产品生产集中度。(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负责) 

  5.延伸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推进水泥产品向42.5级及以上高标号化和特种化发展,延伸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基复合材料、混凝土制品和纤维水泥板等产业链。鼓励使用C35及以上强度等级预拌混凝土,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水平,研发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和评价技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质监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二)培育发展建材制品及绿色建材 

  1.发展水泥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水泥产品向42.5级及以上高标号化和特种化发展,鼓励使用高标号水泥、纯熟料水泥。重点支持平凉海螺水泥公司、平凉祁连山水泥公司的发展,使其水泥熟料产能占领周边市场80%以上。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行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淘汰一些低标号水泥产品。鼓励祁连水泥公司和华煤集团华陇水泥公司利用企业转型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研发物种水泥和低碱水泥产品。支持延伸产业链发展,推进机制砂石工业化、绿色化。鼓励使用C35及以上强度等级预拌混凝土,推广大掺量掺合料及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成熟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优化完善现有预制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立磨、高压变频等节能技术,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的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至2020年,水泥产量稳定在500万吨,水泥熟料可比综合煤耗和电耗均低于行业标准,全行业实现达标排放。(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质监局等负责) 

  2.加快发展新型建材。鼓励企业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发展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的墙体和屋面材料。开发引进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外墙板,进一步扩大轻质复合墙体材料生产规模,鼓励与住宅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匹配的机械化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板和带装饰面的装配式板材。扩大保温材料在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发展新型内外墙装饰材料、现代门窗以及新型管材管件等建材产品,推进新型建材的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尽快使新型建材产品在全市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成为我市建材工业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化工建材产业发展,支持华亭众一管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PPR给水管、PPR塑铝稳态复合管和各种管件系列产品,带动塑料门窗、土工材料和建筑涂料等产品的发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节能减排工艺水平,鼓励优势企业同步发展配套产品,进一步提高新型化学建材的配套应用技术水平和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至2020年,新型墙体建筑材料产量达10亿块,使用率达到90%。(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质监局等负责) 

  3.培育发展陶瓷产业。积极鼓励企业对资源实施规模化开采与标准化加工,建设研发中心、设计及工程技术中心,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超薄型、节能环保型、功能型产品的开发力度,在色釉料、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方面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重点打造安口特色陶瓷产业园和泾川建筑陶瓷产业园,以华亭庆华公司、庆丰公司为龙头带动,大力发展工艺陶瓷、微晶石、文化仿古砖、卫生洁具等陶瓷产品,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特色产业陶瓷园。鼓励企业紧盯东南亚国际市场和新农村建设对日用陶瓷的需求,重点发展中低档日用陶瓷及卫生洁具产品。泾川建筑陶瓷产业园以家园陶瓷、华润陶瓷企业为依托,通过开展陶瓷制品订单设计、物流信息共享等形式,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区域。新上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800万平米地板砖、仿古砖等项目,大力发展中高档陶瓷釉面地板砖、墙面砖等建筑陶瓷产品。同时注重开发多功能配套产品,延长、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综合配套能力,以满足和适应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要求。搞好产、学、研联合,鼓励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至2020年,建筑陶瓷产能达到1亿平方米,其中高档瓷砖产能达到5000万平方米。(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负责) 

  4.发展壮大钢结构产业。进一步扩大钢结构生产规模,在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交通枢纽、商业仓储等公共建筑中积极采用钢结构,发展钢结构住宅。工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大量采用钢结构。鼓励在大跨度工业厂房中全面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甘肃嘉洪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与杭萧钢结构集团建筑钢结构生产基地、灵台亿兴钢构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平米钢构件及日光温室骨架和拱棚生产线、宏达国盛集团钢构加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至2020年,建筑构件达到100万平方米。(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质监局等负责) 

  5.推动生物质及化学建材消费升级。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发展生物质纤维增强木塑、镁质建材等产品;支持发展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水性涂料、建筑胶黏剂;鼓励生产和推广使用大口径、耐腐蚀、低渗漏的复合材料管材管件,以及耐老化、长寿命、施工方便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和热反射膜等产品。(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质监局、市环保局等负责) 

  (三)积极拓展应用消费市场 

  1.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强化本土品牌培育、宣传与推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降本增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2.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深化“互联网+”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物流网络配送体系,支持建材企业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线支持服务、工程总承包、服务外包等商业模式,鼓励建立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构建产业创新链,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3.加快建材的部(制)品化及推广应用。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制)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化,强化产品标准和应用的规范联动。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及制品、内外墙板、节能门窗、厨卫饰品等部品化建材。鼓励在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交通枢纽、商业仓储等公共建筑,以及大跨度工业厂房中积极采用钢结构,不断提高建筑的工业化集成水平。(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4.积极推动绿色建材下乡。围绕现代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农房建设需要,加强绿色农房和绿色建材的宣传推广,编制绿色农房用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生产和使用绿色建材。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轻钢结构新型房屋,带动绿色建材深入乡村,不断提高现代设施农业及绿色农房的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农村建材市场向绿色消费升级。(市住建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互联网+”为平台,强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合作。鼓励有实力的建材生产企业与工程建设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到中亚、西亚等国家投资兴办建材及建材制品生产线,加快工程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水平,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深入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需求为牵引,以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为目的,以绿色建筑、绿色农房和建筑节能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我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严格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建筑领域消费升级,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推进新型建材产业发展,促进建筑材料不断扩大应用市场。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质监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二)实施创新驱动,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建材工业创新驱动战略,引导大中型建材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大力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共同组建技术开发机构,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共同组织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开发中心的投入,加快技术中心人才的选拔培养,促进技术开发中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三)推动“互联网+”,提升产业水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建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为契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对建材企业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更新进程。以建材工业技术改造为动力,进一步完善、配套现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和开发用以改造、提高建材企业生产水平的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生产自动控制技术和生产、营销等管理技术,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全面提高全行业的现代生产控制水平、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力争用3年时间,所有统计口径内的建立互联网数据共享,大中型企业建立起独立网站、企业网页及内部网络管理系统。(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等负责) 

  (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做大做强。支持建材龙头加快行业兼并重组,通过联合、兼并和实施低成本扩张,实现企业产业高度集聚和优势竞争,扶持股份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发展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壮大优势企业实力,组建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竞争力。(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负责)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能源、环保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材企业并购重组,合力推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等部门要积极协调落实国家部委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指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上一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没有了


主办:手机bt365 办公电话:0933-6466567 邮箱:postmaster@plqts.gov.cn
技术支持:甘肃万方网络 电话:0933-8236393 陇ICP备13000569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